Pages

2012-12-31

木材上色 - 顏色不均勻的問題

部落格讀者來信討論木材上色的問題,遇到的問題是上色不均。
木材上色,stain,最主要有兩種系統,一種是 dye,染料;一種是 pigment,顏料。

顏料這東西在塗裝安全性那篇稍微有提過。古代畫家所使用的各式各樣的顏色,大部分由大自然中的礦物採集而來,使用時磨成粉末,加入載體 (binder) 例如亞麻仁油,最後再以溶劑稀釋,就可以使用。

顏料的問題是它的顆粒比較大,大約是 micron 等級,微米,10的負6次方公尺。它的第一個問題就是這種大小的顆粒傾向於停留在木材的孔隙之中,所以孔隙大的部分會比較多,顏色比較深,造成顏色的不均勻。第二是在例如松木這樣早材晚材明顯的木種上,會造成 reverse grain,木紋反轉。第三是一旦上的顏色需要調整,不管是加深或變淺都非常困難。

相較於顏料的顆粒大約是 micron 等級,染料的顆粒是 nano 等級,奈米,10的負9次方公尺,相差達千倍。它本身就是分子,可以直接溶於溶劑,深入木材的纖維。好處是上色均勻,連難染的木料如楓木都可以得到很好的效果,甚至可以重複加深顏色。這些是顏料難以做到的。

對於 micron,nano 這兩個單位不太能掌握的讀者,我舉一個例子。DNA 這東西叫做染色體,它存在於細胞裡。染色體這個名字的由來,就是在我們還不太了解它的時候,發現它是細胞中可以被染色的東西,所以得到這個名字。想想看,染料如果可以深入細胞將 DNA 上色,它當然可以輕鬆的進入木材纖維。

生活化一點的例子,茶或咖啡都是染料的一種,既然它是染料,染料又可以深入木材,那麼它深入衣物纖維也不奇怪了吧?所以這些東西沾到衣服,一旦乾掉幾乎不可能洗乾淨。相反的,顏料這東西,既然是礦物的粉末,可以想像是塵土,要洗就容易得多了。

古代染料的來源大多是植物,像上面提到的茶或咖啡,這些東西都可以用來染木頭。 walnut 的殼,煮過也可當染料用;三峽有名的藍染,用的一樣是植物性的染料。還有一種方法是用白醋,就是廚房裡用的那種,加上各式金屬,可以調成不一樣的色澤。

OK,我們回到最初的問題,怎麼樣解決上色不均呢?

方法包括換用染料,或改在塗裝層與層之間上色,或者使用黏膠載體等等。如果上面顏料和染料的不同作用方式都清楚的話,這些解法應該也都不意外吧?要提的是,並不是說顏料效果就不好,應該說,不同的上色方式有不同的效果。木材上色也不只有顏料和染料,化學變化如化學藥劑或加溫都可以改變木材的顏色。

經過討論,這位讀者決定使用書上提到的一個方法,稀釋動物膠 (hide glue),先塗一層在工作物表面,接著以市面上買到的加有顏色的護木油塗裝。底下是他提供的照片。
 
「沒有裂縫那張是上過 hide glue 的」。這位讀者比較低調,選擇不具名。當然,我們還是要謝謝他,提供了這兩張實驗結果的照片讓大家參考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