剛好遇到紀念李梅樹先生的活動,廟前廣場有李梅樹畫作的複製品。今天下雨,時間又早,遊客還沒有很多。
台北友廟 (能這麼說嗎) 來參訪,應該算是神明界的社交活動吧。
於是今天早上的廟前熱鬧了一下,地上有火,照片左下角就是。說起來這種動態照片,尤其是跟別人搶位子,我實在不拿手。讀者加減看一下。
今天的乩童跳得不是很起勁的樣子,可能今天早上下雨,加上沒有主場優勢。
也有女的,看來時代真的在改變。
開始介紹,這裡介紹的是螭 (音吃) 的圖形。
雕刻用的圖稿,這主題是王瑤姬與趙時賞。
圖中這段雕刻,也曾是祖師廟的一部分。替換下來還可以當成教材,物盡其用。哪個部份是誰的作品,每個作者/時期的木雕有什麼不一樣,這主題非常有意思,可說是雕刻界的版本比較。可惜的是沒拍到幾張照片,請讀者自己來看吧。
鰲魚是龍頭魚身,這裡的魚已經跳過龍門,變成龍了。龍門之上還有更大隻的,這是龍柱。
進入重頭戲,這是廟裡木雕師傅的工作室。從小到大我不知道來過祖師廟多少次,但從來沒進到這裡來過,非常難得的機緣。
我父親曾告訴我,他小時候看過石雕師父正在刻廟前的石獅嘴裡的球。很多人不知道這對石獅嘴裡還有個圓球,下次來可以彎下腰仔細觀察一下。當時廟後方的工作空間是大家都可以參觀到的,現在隔開來,要說可惜也有一點可惜,不曉得多少小朋友就在這種經驗中被啟發,像黃龜理小時候就是看著木雕師傅工作而產生興趣,最後在這個領域大放異彩。這樣的事恐怕只會越來越少吧。話說回來近年祖師廟的遊客實在多,要是大家都來看,師傅大概也無法安心工作。
木雕師傅用的工具,我們有介紹過。這當然只是一部分的工具。
這張照片,侯老師正在說我磨的刀很好,真是不好意思哪。
工作中的作品,還沒有上漆。
星期天還來工作,辛苦了。
工作室的另一邊。
解釋木頭的種類。圖中作品用的是台灣樟,聞起來就是正統天然樟腦油的味道。有些人不喜歡這味道,很奇怪我從小時候就喜歡得不得了,被蚊子咬只要擦了樟腦油就開心了,是個奇怪的小孩。牛樟的味道清香,檀木的味道不特別討喜。黃檜,Hinoki,又稱扁柏,味道有人形容像檸檬,我個人認為不像;紅檜,Benihi,味道更溫柔一點;肖楠的味道很搶戲,聞過就忘不了。說起來氣味這東西實在難以描寫,自古以來文學作品中提到的也不多,難怪徐四金的《香水》成為經典。
這是粗胚階段的工作,工具就在前面,上面有張圖稿。
存放木料的房間。
參觀的過程,我問了簽名的問題,作者在自己的作品上面留下名字,很合理對吧。不過這個舉動卻是禁止的,廟方的理由是,這是信徒的捐獻,師傅受委託而製作,作品不是屬於作者的。這樣講其實也奇怪,西洋畫家受委託畫出來的畫,一樣有簽名呀。不但可以讓後人了解作品出自誰的手,這也是對自己作品的認同,為自己的作品負責的意思。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看法而已。
總之這就是現場工作的情形,很難得的照片,介紹給大家。
Wow,好希望以後也有機會參加這樣的導覽;真想親自觸摸、嗅聞你說的那幾種木頭的肌理與味道。
ReplyDelete參觀工作室,這機會可遇不可求。另一方面,如果是要認識木頭的話,只要找到有在做木工,或者有在撿漂流木的朋友,應該都不是難事。問問看吧。
Delete瞭解,謝謝!
Delete你好,請問那些人物員光有正面照片?
ReplyDelete新朋友你好。正面照片我沒有,你可以隨時來祖師廟照呀,很多人背著單眼來呢。
Delet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