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的傳統木工,不管是大木或雕刻,學徒階段多是三年四個月,之後就出師獨立,可以自己接工作來做。當然並不是出師就停止學習,大部份的木工都是活到老學到老的。木工的世界太大了。
在德國,從學徒到師傅之間,還有一個階段叫做 journeyman。台灣沒有這樣的習俗,也就沒有對應的字眼,無從翻譯起。字面上是「旅行的人」的意思。事實上有沒有旅行呢,有滴。
(影片來源:Youtube)
德國木工完成學徒階段之後踏上這個旅程,這三年的時間他們遠離家鄉,到其他的地方繼續學習,有點像是博士後研究。旅程中不帶手機,不回家,也不能走回頭路。
不僅是木工,鐵匠也是。換個環境,認識來自不同地方的人,看其他的工匠怎麼工作,技藝得以互相交流精進。德國到現在還維持這樣的習俗,難怪他們的優秀工藝技術能夠一直維持。
很有意思也很有意義的訓練方思維與方式。
ReplyDelete領帶與耳環所象徵的意義、精神,那兩個字我不認得,但很想知道,勉強用我覺得的相近音查了一下,還是查不出來,可以指點一下嗎? 謝謝!^_^
他講的是 respectability 和 obligatory,尊敬和責任。
Delete關於這點我聽過另一種說法,當年工作和旅行環境還不是很好的時候(畢竟是八百年的傳統),jouneyman 在旅途中發生意外時有所聞,這時候他的耳環就拿來支付他自己的葬禮。另外,如果journeyman 在路上違背了戒律,例如犯法,這個耳環就會被扯下來,在耳朵上留下一個永遠的切口。
白襯衫代表誠實,背心的顏色則代表職業,黑色是木匠,灰色是石匠,藍色是鐵匠。夾克的六顆鈕扣代表一星期工作六天,背心上的八顆代表一天工作八小時。現在德國工時的規定我不太清楚,也許 journeyman 仍然需要工作六天也說不定。
尊敬、責任和誠實─原來有這些代表的涵意。
Delete看到在這個世代還有年輕人願意恪守流傳了八百年的優良傳統,職場訓練中還存有品格的提醒,很敬佩這樣的訓練思維與跟隨者。
另外,他們素樸的裝束與夜宿星空下的自由,讓我想起Amish-一個我很敬佩、嚮往但力未能逮的生活方式。
ReplyDelete能找到屬於自己的生活方式是最幸福的事,不管和別人有多不一樣。
Delete我在德國的時候確實看過這種打扮的人,但節目似乎稍稍美化了他們。當時有一個同學在校的裝扮似乎也算是 journeyman 的折衷,不過我覺得他是為了出風頭? XD
ReplyDelete出師走江湖這件事在德國確有其事,這原自於中古世紀「公會」的入會審查機制,他們認為在鄉親父老、與業師的蔽蔭之下,是考驗不出新入會者 (出師後想創業的新人) 的能力與資格,因此新人出師後要離鄉背井去遊歷,等到他在它鄉做應聘師傅功成名就後才得以回鄉加入公會,然後開業。入會審查需要提出作品、服務的事蹟、以及他的專業能力 (不同於他師父的) 證明。
走江湖的意義大概是這樣,同時這也是中古世紀諸侯國邦聯、莊園制度下工藝專業可以交流、延展的原因之一。
其實台灣過去的各行業也有易子而教、走江湖的習慣,只是沒被彰顯。
Delete「走江湖」這幾個字滿有味道的。
Delete台灣傳統師傅收學徒的現在很少聽到了,是經濟太差市場消失,還是這東西我們都丟掉了呢?看他們連這樣的制度都有辦法和學院結合,我很欽佩。台灣的技職體系問題似乎很大的樣子,也許要等到有一天「職人」在台灣社會重新受到尊敬,情況才會改變吧。我常想,「萬般皆下品,唯有讀書高」,這句話對我們社會的傷害實在太大了。
「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」的傷害真的很大,而且華人社會的這種意識也感染了其他民族,技職教育的濫觴地德國也有這樣的反應了。如果德國人不期待後代投入技職訓練,那台灣的高職體制崩解不過是快速反應了華人思維的可悲。
Delete我覺得另一個影響甚鉅的是「學而優則仕」,擴大解釋就是說專業能力強、經驗豐富的人就應該升遷至管理階級,第一線工作者永遠沒有老手,所以產出的東西不足以與經驗相襯,傳統產業或許還好,但後輩都被灌輸學而優則仕的觀念、社會也鼓勵競爭,很快地傳承幾代之後,沒有人肯窩在第一線裡做笨粗活。
想想以前老一輩的走江湖,去掉功夫、武俠的奇幻色彩,或許真實意義在此。在 Ethan 大這邊的一些朋友們,不都用自己的方式在走江湖?
有個笑話這樣說,幾個研究生到野外採水質樣本,滿身泥污正要從水溝裡爬上來的時候看到一個媽媽牽著小朋友走過,媽媽低頭跟小朋友說,「要好好唸書啊,不然以後就跟他們一樣」。
Delete這確實就是會發生在我們週圍的事,完全反映出我們對職業的歧視。其實不止是職業歧視,各式各樣的歧視一直在我們社會中根深蒂固。對於種族,對於階級,甚至對我們自己。
扯太遠了。我覺得台灣社會慢慢開始在多元化,有一技在身的人慢慢的薪水都要比滿街的大學生高了,這也許是個好的開始。在台灣連工學院的學生都不願意把袖子捲起來把手弄髒,這樣是要怎麼搞工程呢。
好吧這好像還是扯太遠了。Google 這邊部落格工具裡,有一個是告訴你讀者用什麼關鍵字找到你的。上次我看到一個幾乎要笑出來,「在台灣做木工有前途嗎?」這種事情我怎麼會知道呢。然而看著這幾個字我最後還是嘆了一口小小的氣。
不管了,做自己能做的就好。
「甚至對我們自己也有歧視」。這句話很有意思,可我似懂非懂的,怎麼樣是歧視自己呢?
DeleteCynthia 不妨看看彭老師的文章:...或許苦苓被鏟除的歷史,就是台灣人自卑的歷史。
Deletehttp://mhperng.blogspot.tw/2013/04/blog-post_6.html
謝謝LICHIHFENG的回應,有一點瞭解了。
Delete彭老師說的苦苓讓我的思緒飛啊飛的,想到台灣原生種玫瑰、布農族的和聲、南管音樂、楊秀卿女士的唸歌仔....想到這些不那麼被自己人重視的珍寶,恍神了好一陣子。
「台灣人長期以來對自己沒有信心,自己喜歡的不算好,別人稱揚的才算是值得」,觀察正中紅心。
Delete看日本漫畫戲劇裡的人物,每每以「成為日本第一」為目標,在他們的心目中,成為日本第一後就和全世界一流人物平起平坐。台灣人發這樣的誓願的我不敢說沒有,然而真的太少。台灣人天資聰穎(這點我敢保證),但不曉得為什麼好像從內心裡瞧不起自己,這種情況多到一種不健康的程度。
這個部落格明明叫做「木工的東西」啊,怎麼會離題到這種程度呢。哈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