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s

2012-07-01

木工的精確度

鋸切的容許誤差

木工要求的精準度,要看場合。有時候誤差不是佷要緊,比如說鋸一根藤條來打小孩,藤條差個一兩公分無所謂;有時候,差個頭髮的寬度都有顯著的差別,例如做榫。

理想的單榫,用手就可以將榫推進榫眼,提起來也不會掉;太鬆的榫,一放手它自己就掉下來;太緊的榫,沒辦法用手把榫推進去,要用槌子才行。

從太鬆到太緊,誤差是多少?根據 Matthias Wandel 的實驗,從剛好到太鬆,大約是 4~5 thou,從剛好到太緊,大約是6 thou。thou 是 one thousandth of an inch 的簡稱,千分之一英吋,換算成公制是 0.0254mm。整個誤差值算起來就是0.1~0.15mm。他這裡用的木種是杉,對於誤差的包容性很高。換成是硬木 hardwood 的話,所能容許的誤差勢必更小。

我們先將這個數字抓在0.1mm。

掌握數字時我傾向將數字具體化,0.1mm到底有多大,找出實際的東西來感受。0.1mm大約就是書本紙張的厚度。拿一本書,用游標卡尺量第1頁到200頁的厚度,大約10mm,一張就是0.1mm。我在書架上的書裡面所能找到最厚的紙大約0.12mm,差異大概兩成。

一般人的頭髮也大概是 0.1mm。最粗的頭髮據說可以到0.2mm,其間的差異不小。同一個人的頭髮也有粗細的差異。

自動鉛筆的筆芯,最常見的規格是0.5mm。依照製圖的方法,畫線同時將筆轉動,畫出來的線大約是0.2mm。要畫出更細的線並不是不可能,但比這更細的線畫在木頭上,會增加辨認的難度。

到這裡你大概知道我想講什麼了。如果用鉛筆畫出來的線本身就0.2mm,而我們誤差要控制在0.1mm以內,這要怎麼做到?

留線 含線 去線

鋸路和線之間的關係有三種:留線、含線 、去線。貼線就是貼著線鋸 (saw to the line),儘量靠近線,但把線保留下來;含線就是線有被鋸到,但另一半留著,英文叫 split the line;去線則是把線鋸掉 take the line,但小心不要鋸掉更多。
這是去線。

什麼時候用留線、什麼時候用含線和去線,要看線是怎麼畫出來的。如果我們拿一塊木板複製它的尺寸,也就是使用現成的模板 (template) 來畫線,這時候線全部落於我們所需要的木料「之外」,這時候就要去線。如果線是以尺量出來的,實際的線就畫在那條「想像的幾何線」之上,這時候要含線。如果是鳩尾榫,先做好尾(tail),再架在栓(pin)所在的木板上畫線,這時候的線就會完全落於要保留的木料之上,這時候就要留線,否則就會鋸到我們要保留的部位了。

再進一步說,如果鋸完之後要用鉋刀將鋸路修平的話,另外要再多留空間,留多少看個人的功夫程度。

OK,這裡做個整理。其實什麼時候要留線、含線、去線,不必去死記它。只要想想,線是怎麼做出來的,線的落點在哪裡,我要保留的是哪一個部份。只要這麼想過一次,掌握這個原則就可以了。

用劃線刀畫線是比鉛筆更精準的做法,它的另一個好處是鑿刀下刀時,可以落在畫線刀畫出來的溝痕裡,對齊線條變得又容易又精準。

鋸子的練習

用鋸子鋸垂直線,鋸子有沒有對齊有個檢查方式,看鋸子中的倒影。鋸子中的倒影如果沒和木頭本身成一直線,那麼它就不是垂直的(圖左)。如果是完全垂直,那麼鋸中的倒影就會成一直線(圖右)。
用松木廢料練習的成果。繼續加油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